English

戈壁高原上的奉献者

1999-05-0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倪迅 我有话说

在柴达木原始荒凉的戈壁高原上,连沙漠中生命力最顽强的植物骆驼刺、芨芨草都不长,秦文贵说得好,谁不希望享受生活所赐予的甜美与芬芳,可社会不能为每个人都做出一份尽善尽美、随心所欲的设计。如果享受与事业难以两全,我就选择牺牲一点享受,赢得一份事业。

他与工人休戚与共

秦文贵一参加工作,就在全国的先进标杆6055钻井队实习,可以说,没有6055队的熏陶,就没有今天的秦文贵。他记得当年老队长王桂生告诉他,钻井是苦活,累活,脏活,重活;生活上也很艰苦,柴达木油田的所有生产、生活物资95%以上都从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以外的地方运进盆地。那几年,苦虽苦,但他长了能耐,磨练了意志,和工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这使他至今觉得很幸运。

秦文贵不仅与工人心心相连,也与工人兄弟相称,他与钻工们的情义是17年在戈壁大漠上用血肉凝成的,他忘不了,在千钧一发的时刻,老钻工曾毫不犹豫地救过他。他说,不叫兄弟叫什么?只要钻机一开动,大伙就一连几百天在一起,没有家人,只有戈壁和大漠之风。

几次在发生井喷的危急时刻,秦文贵都和工人一起在震耳欲聋的呼啸声中,不顾一切地跳进泥浆池,即使是在寒风刺骨的严冬也没含糊过。柴达木的隆冬穿着棉袄、皮大衣在露天都冷得受不了,别说全身浸在泥浆里,何况,从几千米深的地层喷出的是200多个大气压下的泥浆,溅到皮肤上就象锥扎一样疼痛难忍,没有坚强意志的人很难与之抗衡。有几次井喷时运输跟不上,大量重晶石粉只好靠人背肩扛,一袋重晶石粉体积不大,可足有50斤,工人有的背五、六袋,有的背七、八袋,有的甚至背10袋,由于柴达木高原缺氧,使很多人直流鼻血,胸口的衣服一片鲜红。有一次,临时雇了十几个民工搬运重晶石粉,民工边干边抱怨:“我们那驴子都不干这种活”,没多会儿一个个就不见了踪影。秦文贵尽管瘦弱也和工人们一样,一趟就背五、六袋,胸前也是一片血迹,钻工们打心眼里觉得小秦是好样的。

一次,电线短路,井队的板房着了火,沙漠风大,火情不立刻控制,后果会不堪设想。工人们马上去灭火,秦文贵正在洗裤子,一条裤腿刚刚泡近盆里,他没顾上多想,从盆里拎出水淋淋的裤子套上就冲进火场。火扑灭后,大家才发现小秦的裤腿一干一湿,前后还穿反了,不禁笑出来,他自己也笑了,工人们越来越喜欢这个年轻人。

秦文贵肯钻研,不断解决钻井中的问题,工人都挺佩服他。钻井队和工人操心、犯难的钻井速度、安全钻进、井身质量、生产成本等问题,成为秦文贵在基层的钻研课题和攻关对象。1998年,秦文贵在美国学习考察,一个海上油田让他再次领略到科技在生产中的魅力,钻井平台布置得像花园一样,平台上面打丛式井,4个人管理着300多口井。他深切感到从他1993年离开加拿大到现在短短五、六年时间,加拿大、美国等国的钻井水平又有了很大发展。为了尽快提高青海油田的科技含量,秦文贵不停息地进行着一项又一项科技创新,每当遇到难处,工人们期待的目光就成了他的动力,秦文贵说,在井队同甘共苦的日日夜夜,使我渐渐觉得已经和工人融为一体,难舍难分。

爱小家顾大家

秦文贵的妻子余艳萍是第二代柴达木人,她从小就知道,当钻工的父亲长年累月在井队上,母亲操持整个家从来没抱怨过。现在自己的丈夫也成天痴迷在井队上,余艳萍用瘦弱的肩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担起来,她说:“我们家最大的喜事就是文贵回家。”秦文贵心疼地埋怨她:“家里的事你总是报喜不报忧。”妻子说:“报喜咱俩一块喜,有忧不说出来,我一个人承担就行了。”

在余艳萍看来,秦文贵取得的成绩,完全是以加倍的付出为代价换来的。她说:“他什么都能忍受,就是忍受不了石油的损失,他的心是和钻工一起喜一起忧的。为了支持他的事业,我和孩子也受了不少苦,但他的成绩也给家庭带来了许多喜悦和欢乐。”

在柴达木刮8级大风是寻常事,厉害的是风起黄沙漫天舞,刮得昏天黑地。在一个大风沙的日子里,秦文贵在井队上,余艳萍在上班,他们的女儿放学回家,打不开门锁,原来沙子刮进了钥匙孔。等妈妈回来时,看见女儿蜷缩在一个纸箱里睡着了,小脸上还挂着泪珠,书包里的本子已经让风吹烂了。

秦文贵热衷事业,但并非无情,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。余艳萍说:“他走得再远,也要打电话问我吃了药没有,吃了几碗饭,总是嘱咐这,嘱咐那,每次出差都给我带营养品回来。”他虽然很少回家,但只要一进门就找活干,他最喜欢洗碗、洗衣服。女儿身体不好,他不管多晚回家都要给孩子洗袜子。平时,孩子遇到难解的题、难写的作文,妈妈也解答不了,就打电话找爸爸,秦文贵总是挤时间用电话给孩子讲解。

秦文贵的妻子长期操劳,腰部经常剧疼,身体越来越瘦弱,体重下降到82斤,可为了不让他分心,妻子瞒了几年没告诉他。有一次,他眼见妻子疼得从床上滚下来,又心疼又内疚,坚持带她去医院。住院检查的结果,妻子的左肾先天性畸形,积水;右肾严重下垂,如不马上手术把肾脏缝在后背上,右肾就会彻底脱落。为了能够照顾妻子,秦文贵恳求医院留下最好的医生在春节前为妻子动手术。余艳萍十分留恋住院的那些日子,“手术后,他一直守在我的身边,他工作一丝不苟,照顾我也认真、仔细、耐心。我不想吃饭,他就哄着我,一口一口地喂我;苹果削好了,一片一片放进我嘴里。为了减少我的病痛,一向沉默寡言的他,给我讲了许多井队上的故事和他小时候的事。他照顾我那一个月,我深深体会到夫妻相依相伴的美好。护士都说我有福气,找了个好丈夫。”钻井队就要开工了,秦文贵在病房坐立不安,妻子劝他“你回柴达木吧。”秦文贵心怀感激和歉疚,告别了病中的妻子。

17个春秋,秦文贵为柴达木这个“大家”奉献了很多,他和妻子与千千万万石油人一样,视柴达木为“心中的圣地”,他们在这里创造着人生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